Jellycat—溢价超300%的毛绒玩具,正在撕开酷品牌商业文明

2025-03-21



售价从200元到上万元的玩具,官网卖断货,黄牛价翻倍,预约制购买,甚至形成“买涨不买跌” 的收藏经济。到底是不是智商税?

毛利率超60%,二手商品溢价超300%,这样赚得钵满盆满的生意,真实存在吗?

Jellycat,用实际行动告诉你,只要构建酷品牌一切皆有可能。

什么是 Jellycat?最开始是婴儿安抚玩具,后来成为成年人的情绪陪伴玩具。简单来说,就是一个毛绒玩具。


正是这样的毛绒玩具,2024 年在中国市场销售额达 6.2 亿元人民币,同比大幅增长 84.7%,同时在美国市场也同样以41%的高增速,显示出全球化市场的潜力。

到底它是如何做到的?

酷品牌:从婴儿安抚玩具到全球情绪消费符号

Jellycat,最开始是来自于英国的婴儿安抚玩具,用于缓解焦虑、平复情绪、促进睡眠或建立安全感的一类辅助工具。大概也就是0-3的小孩用的。

2013年Jellycat正式进入中国,发现成人消费者占比持续攀升。商业洞察敏锐的Jellycat,在2014年调整了战略转型:把婴儿安抚玩具卖给急需治愈的成年人!

正是这场酷革命,让它坐上了玩具第一的宝座。


Jellycat酷品牌定位从儿童安抚玩具,到成年人治愈的伴侣(拟人化)


Jellycat酷品牌使命从单纯的 “制造玩具”,升级为 “提供全生命终身治愈方案”


Jellycat酷品牌主张柔软即力量,陪伴无界限

在jellycat的酷品牌基因身上,我看到了很多打破与解构:


其一,对抗传统玩具对年龄的绑定:jellycat提出“无龄感治愈”,强调 “治愈是人类永恒的需求”。当它呼吁0-100岁皆可拥有玩具。实际上它早已超越了一个“品类定位”的限制范畴,消费人群转向最具购买力的年轻人,实现市场扩编。


其二,对抗传统玩具的实用功能:jellycat 是毛绒玩具,事实上它没有任何“实用性”价值。但高明的是jellycat 把它打造成情感陪伴与疗愈品,巧妙地把有形价值转移到无形价值,实现高溢价。


其三,打破人们对玩具的想象边界:jellycat 以柔软对抗坚硬,以童真应对焦虑,恰恰踩中了成年人的“情绪热点”,让渴望“躺平”的年轻人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。


正是这样重构规则的酷品牌jellycat,宛如一匹在市场上杀出来的黑马。2024年,Jellycat 单价高达普通玩具的3-5倍,其天猫旗舰店单日销售额突破千万。

你肯定会说,就是一个毛绒玩具而已,义乌和拼多多9.9元一箩筐啊。是的,当我们看见Jellycat的成功,就应该明白,这就是卖好产品,与做酷品牌的区别。卖产品的逻辑是:物美价廉,讲究性价比。酷品牌的逻辑是:情感打动理念征服,做出高溢价,这就是最大的差别。

当消费者愿意为 “被治愈的瞬间” ,这种虚无的东西支付超额费用,成就Jellycat 的高售价与高业绩。恰恰证明了,在物质过剩时代,情感经济已经到来,更成功印证了酷品牌的商业逻辑。请记住:把产品不当产品卖,就是酷品牌溢价的核心密码!

酷产品:让每一个Jellycat拥有生命,是一个活生生的伴侣

Jellycat,从不生产玩具,而是提供陪伴的伴侣。所以Jellycat在产品设计上,加入了很多“人性”的东西,让原本的毛绒玩具,仿佛有了情感的生命体。

你买的只是玩偶?是具有人性的伴侣。巴塞罗熊的 “睡前守护者”、茄子的 “打工人嘴替”、小羊的“社交恐惧”,这些生动有趣的人设,让玩偶“活起来”,让人们仿佛与一位真正的朋友交流。

你买的只是玩偶?是需要你照顾的情感生命。每一只玩偶都有一个吊牌文案: “请照顾我”(Please look after me)。看似赋予玩偶生命权,其实是在激发人类本能的“保护欲”。数据显示,73%的消费者会因吊牌文案产生 “责任感”,进而主动为玩偶定制衣物、拍摄日常,甚至庆祝生日。

但真正高明的不仅如此。Jellycat,每一句吊牌文案都不同。“请照顾好我的森林蛙”、“请照顾好我的巴塞罗熊”,这样形成 “每个玩偶都是独立个体” 的认知,让人们从单次购买转向系列收藏,持续刺激了重复消费。

酷体验:成年式的过家家,成为精神朝圣地

Jellycat的门店,是2024年最火的爆款打卡地。上海快闪店人满为患,顾客甚至要排队3小时。它怎么做到的?

答案就是三个字:过家家


用过家家的造梦逻辑,造了一个童话故事的虚构场景,成为年轻人的情感疗愈地,重构精神乌托邦。这是其爆火的原因。

门店预约制的稀缺感

门店采用 “预约+15分钟限时选购” 模式。因为稀缺又火爆,还产生了黄牛票,简直是一票难求。

真实1:1还原的门店场景

Jellycat的门店打造,并不是像名创优品这样普通的商超型货架,既然它的玩偶是活生生的伴侣,那么就应该在真实的人类生活场景。所以Jellycat就用1:1打造真实的人类生活场景。

伦敦、巴黎门店设计为复古餐厅或面包房,中国上海则是以“Jellycat CAFÉ”为概念,复刻咖啡店场景。设置“烘焙架”“烤箱”等道具,店员会穿着咖啡店员的围裙,化身“咖啡师”。

当你走进上海Jellycat门店,你可能会误以为进到了咖啡馆。当然jellycat要的就是这个效果。因为,真实的环境才能触发人们的五感,不自觉掉进你提前设计好的“体验装置”和“陷阱”里。

全程无实物的沉浸表演

Jellycat的售卖过程,是一场“过家家”的沉浸表演。这跟迪士尼的造梦逻辑异曲同工,里面的所有演员和道具,都在通过表演,让你沉浸在童话世界里,仿佛圆了自己的“童话梦”。

当你在Jellycat门店选定玩偶后,店员会“无实物”地模仿挤奶油、撒糖霜的动作,用空气喷枪制造 “奶油” 效果,甚至最后还会提醒你一句:小心烫手!




是的,这一切,都是无实物表演的假象!

看似幼稚荒诞无厘头,这背后是满足成年人对“幼稚化”、”治愈童年“的心理补偿,Jellycat的门店被称为”成年人的情绪代糖”、“成年人的精神避难所”,人们购买的不是玩偶,而是治愈体验的门票。

不可思议的是,82%的消费者表示“表演式打包”是决定购买的关键因素,且愿意为该体验支付比常规商品高30%的溢价。

这就是典型的酷终端门店,本质是解构传统零售逻辑的第三空间革命。它不是货架逻辑,是体验馆与精神殿堂,成为人们自发前往的打卡地,甚至成为人们下班休闲的某一站。只有这样的门店,才可能被年轻人踏破“门槛”。

酷传播:打造亚文化圈层,产生大量UGC的裂变玩法

有意思的是,当其他品牌还在砸广告买流量时,Jellycat从买流量也从不打广告,用户就是它的宣传员和销售员。这是酷传播最高明的玩法 。


在豆瓣 “戒断Jellycat互助组” 6万成员的存在。这个庞大的社群平台,就是大量UGC内容的发源地,人们很乐于分享自己与玩偶的日常。同时,稀缺的门店体验和限量产品,都成为人们炫耀的社交货币。

数据显示,Jellycat的话题在小红书、抖音话题浏览量超12亿次,这些都形成品牌自来水流量,极大节省了营销成本。什么是市场教育?不是你来教用户,是用户教用户,这就是酷品牌的市场教育认识。

酷品牌启示录

当我们深入探讨Jellycat的爆火时,我们本质上是在追问一个深刻的问题:在这个技术飞速发展、日新月异的时代,商业能否依然保留人性的温度?这个来自英国的品牌,用毛绒玩具搭建起了一座“温柔抵抗”的灯塔。


当越来越多品牌在野蛮地谈论生意时,Jellycat早已用最质朴、最纯粹的方式践行着自己的酷使命:让成年人的孤独得到回应与陪伴。而这样的人性价值观坚守,也在反哺它的成功。


Jellycat的爆火,恰恰说明了人们早已不再购买商品本身,而是在满足情感与精神需求,这就宣告酷消费时代已经来临。


思考题


你是在卖性价比产品,还是在构建高溢价酷品牌?


你的品牌是否具备“情感操作系统”?


在用户的精神世界里,你提供的究竟是“可被替代”的工具,还是“无法取代”的精神港湾?


16-9封面.png

【免责声明】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仅用于信息分享与知识传播,不构成任何商业用途。若图片涉及版权问题,请原作者及时联系我们(公众号后台留言),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。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!

分享